大米在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,早在七千多年前,河姆渡的先民們就已經開始了規模化的水稻種植,并將稻米作為主要食物。
時間的輪軌走到2020年,大米依舊是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糧。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,大米更是被各個巧手慧心的大廚們加工成各種美味的甜點,讓這一古老的食材不斷綻放出奪目的光彩。
雖然大米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,很多人卻分不清粳米和秈米的區別。
按照大米內含淀粉的性質,可以將大米主要分為三個種類:秈米、粳米和糯米。
秈米的形狀細長苗條,煮出來的米飯粘性較差,是我國大米產量最高的種類,主要產地集中在廣東、四川、湖南等省份。
秈米的產量多,品質也有很大的差別。所以很多人會對秈米產生一種誤解,認為秈米不好吃。事實上,他們只是沒有吃到高品質的秈米。
高品質的秈米顆粒大小均勻,沒有或很少碎米(秈稻殼較薄,在加工過程中容易出現碎米),且擁有誘人的香氣,甚至因此名中帶個“香”字,比如泰國香米。
我國很多名吃都和秈米有關,比如廣東煲仔飯和海南雞飯,使用的大米就是秈米。同樣,要想做出優質的腸粉,高超的手藝之外,優質的秈米粉也很重要。
粳米外形肥胖圓潤,色澤蠟白有光,煮出來的米飯綿軟可口。在我國,粳米主要產于東北、華北及華東等地,聞名全國的東北大米就是粳米。粳米除了是我國長江以北地區經常食用的大米,也是日韓經常食用的大米種類,日本的壽司米就是粳米的一種。
除了較為日常的秈米和粳米,糯米也是我們經常食用的大米。不過,糯米一般會被加工成各種點心,比如年糕、糯米糍,或者是直接用來包粽子或糯米雞。
糯米又稱江米,主要產于我國江蘇南部、浙江等地。糯米的色澤乳白不透明,煮熟后黏性大,按照形狀還可以分為秈型和粳型,前者米粒細長,后者米粒圓潤呈橢圓形。
除了上述分類方法,大米還可以按照加工方式或程度的不同,分為糙米、白米、蒸谷米和碎米。
糙米是加工程度較低,僅去掉外殼的大米。白米是進行過深度加工的大米,也就是我們日常食用的大米。蒸谷米是將稻谷浸在熱水中,經蒸汽加熱再使之干燥后,經碾制而成的大米。而碎米就是加工時被碾碎的大米。
此外,除了常見的白米,還有紅米、黑米和菰米等較為少吃或少見的大米種類。
紅米在分類上屬于秈型雜草稻,因種皮呈棕紅色得名。雖然紅米現在挺受大家待見的,但其實它曾經擁有一段坎坷的歷史——因加工方式受限而被富人視為次等糧。
進入21世紀,紅米終于得到了“平反”,因具有清除自由基、延緩衰老、改善缺鐵性貧血、抗應激反應以及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理功能,備受大眾青睞。
黑米屬于糯米類,外皮呈黑色或黑褐色,營養豐富,是一種藥、食兼用的大米。
與曾經備受嫌棄的紅米不同,黑米素有“黑珍珠”和“世界米中之王”等美譽,備受當時權貴們青睞。當年“庚子之變”,“美容大王”慈禧太后在逃難之際都不忘下令進奉洋縣黑米。
如果說黑米和紅米是日常較為少吃的大米,那么菰米則是我們日常較為少見的大米。雖少見,卻源遠流長,食用歷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周代,是供帝王食用的六谷之一。
就算是到了今天,菰米依舊稱得上是“貴族”大米,不僅營養豐富, 具有調節異常血脂、血糖等功效,還產量很小,是一種價格高昂的美味食材。
更妙的是,菰米內含天然染色劑箛紅素,可做食品著色劑。此外,菰米還可能具有一些“神奇”的藥用效果,比如讓白發變黑。
據秦漢時期的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,用反桐木帶皮燒成灰,再將胡桃燒成灰,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,用黃蠟溶化,攪拌成膏狀,每天傍晚涂擦到頭上,白發會變成黑發。
是不是沒有想到,日常見慣不怪的大米居然還有這么多內里乾坤?